今天華聖頓郵報有一篇有點意思的社論, 叫作「民主的代價」. 內容在評論近日Hamas 贏得選舉這件事. 文章重點大致如下:
「雖然有部分人士將Hamas 的勝選視為美國中東政策的悲慘後果, 但其實選舉對中東的民主化是有著正面幫助的. Fatah 的敗選有一部分必須歸因到Arafat 時代的貪污, 官僚, 以及任用近親(Cronyism) 等腐敗政治. 人民選擇了Hamas , 某種程度上代表了他們對Fatah 的失望, 因而用選票將執政黨趕下台, 而這是在非民主時代無法作到的事. 雖然Hamas 的上台某種程度意味著中東和平進度的倒退, 但是長期來看, 民主化還是可以對激進份子產生一部份的制衡作用.」
目前分類:國際觀察 (44)
- Feb 04 Sat 2006 19:51
[國際觀察] 民主的代價 - 華聖頓郵報社評有感
- Feb 01 Wed 2006 23:10
[國際觀察] 我看歷史與國際關係
我對國際事務一直有著一定的興趣及好奇心. 在我之前寫過的一篇「盧安達大屠殺」中, 曾經引用過一句話: 「歷史是不斷重演的(History does repeat itself)」. 我一直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 如果研究歷史事件和現今的國際事務的話, 會發現其實歷史事件事實上一直在重演.
歷史上的衝突及戰爭, 雖然發生的原因很多樣化, 但其實原因大致脫不了幾個. 其中一個, 當然就是種族問題了. 因為種族問題而發生的戰爭, 不管是歷史或是近代, 都不勝枚舉. 1994年發生的盧安達大屠殺, 起因就是Hutu和Tutsi 兩族之間的衝突. 現今東歐部分的科索沃共和國這幾十年來的糾葛, 也與Serbia和Albania 之間的衝突有關. 更甭提在二戰期間德國對猶太人的屠殺行為了. 種族, 是人類衝突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 Jan 27 Fri 2006 11:24
[國際觀察] 巴勒斯坦國會選舉 - Hamas獲勝
巴國選舉最初結果揭曉了. 這場選舉, 由強硬派的Hamas 獲勝. 以色列在得知這個消息後, 已經放話說不與Hamas等回教軍事份子談判. 看來, 以巴之間的僵局, 是越來越嚴重了.
這一次Hamas 會獲勝, 雖然一方面是因為現在執政的Fatah 貪污腐敗的原因, 但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巴勒斯坦區回教軍事份子的抬頭. 這也就是說, 短期之內, 應該是不可能看到「中東火藥庫」的危機解除了. 而事實上, 只要美國等西方強權繼續偏袒以色列, 中東的緊張情勢應該是永遠不可能好轉的.
- Jan 26 Thu 2006 10:22
[國際觀察] 巴勒斯坦國會選舉
1/25, 巴勒斯坦舉行了近十年來的第一次國會大選. 這次大選之所以具有指標性意義, 一來是因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兩個指標性人物皆已不在任內了( 阿拉法特已死, 夏隆病危), 另一方面是因為以色列剛完成了頗具指標性意義的一項行動: 撤出加薩走廊的屯墾區. 除此之外, 此次選舉主要是兩個黨在競爭: 由現任總理阿巴斯領導, 較為和平的法塔(Fatah), 以及主張以較為極端的手段來對付以色列的哈瑪斯(Hamas). 目前選舉的結果尚未揭曉, 但出口民調的結果顯示Fatah 似乎較為領先Hamas.
如果Fatah 真的贏了國會大選, 是否意味著「中東火藥庫」的暴力行為可以告一個段落呢? 很可惜的, 答案或許是否定的. 長久以來, 美國在中東事務上一直有意無意地在主導, 因而造成了回教世界對於基督教世界的「美國」干涉中東事務的反感. 而因美國在以色列與其他中東國家的衝突之中一直較為偏袒以色列, 更使得整體情勢火上加油. 如果Fatah 贏了, 這只能說是目前巴人對於以色列最近撤出加薩走廊的善意回應, 而不能說是巴人完全放棄以暴力行為來對付以色列. 想想, 要那些在屯墾過程中被迫害的巴人在短短一兩個月之間就放棄對以色列的恨意, 似乎是挺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