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與Google有關的新聞有兩件. 首先是Google決定將它的中文名字取名為「谷歌」, 其次是在微軟新瀏覽器發表後, Google預備遊說國會議員, 意圖讓微軟將「搜尋」按鈕從它的瀏覽器中拿掉. 這看似不相干的兩件事, 其實反映了一件事: Google的本質似乎開始有著些許微妙的變化了.
Google原本沒有任何中文名字. 一些華人地區會將它稱為「酷狗」, 「狗狗搜尋引擎」, 更難聽的有「股溝」等. 而台灣則習慣以Google稱之, 不太將它翻為中文. 不管是「酷狗」也好, 「狗狗」也好, 或是有點難聽的「股溝」也好, 這些名字都挺有個性的. 但是, 它的正式官方中文「谷歌」雖然字面上看起來較為優雅, 可是這個名字實在是....講難聽點....遜斃了! 我覺得連不曉得是啥意思的「咕果」都比它好聽! 我實在是不知道Google公司高層為何執意取這個名字.
目前分類:數位評論 (4)
- May 04 Thu 2006 12:10
[數位評論] 越來越不酷的酷狗(Google)
- May 02 Tue 2006 13:34
[數位評論] (2002舊作) 病毒、後門、與防毒軟體
- May 02 Tue 2006 00:21
[數位評論] 網路報稅安全嗎?
最近是報稅季節. 為了節省人力, 財政部大力鼓吹民眾使用網路報稅. 網路報稅有著許多好處, 一來資料可以直接從網路下載, 不需要自己四處找扣繳憑單計算; 二來可以網路在家裡翹著二郎腿完成報稅手續, 不需要親自跑去繳稅. 由於工作性質, 我習慣在網路上處理所有的事情, 報稅這件事自然也不例外. 不過, 看到政府部門大力鼓吹民眾使用網路報稅, 不禁讓我想問: 網路報稅真的安全嗎?
在我2002年的舊作「無形的代價」中, 提到我發現一隻木馬程式, 並將之移除的過程. 事實上, 這種木馬所在多有. 我甚至可以說一句話: 在台灣, 60% 以上的電腦中都有著一隻以上的木馬. 這絕非危言聳聽. 我會這麼說的理由如下:
- May 01 Mon 2006 23:33
[數位評論] (2002舊作) 無形的代價-免費軟體真的免費嗎?
從大學以來,筆者就一直有個習慣:從網路上到處下載一些不曉得是做什麼用的免費軟體(Freeware),並將之灌進電腦中使用,在我們同學之間,這種行為叫做「玩軟體」,這個習慣,到了筆者邁入職場後,仍然沒有改變。日前,就是因為玩到了一個軟體,學到了一個寶貴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前一陣子,筆者曾經瘋狂的迷上P2P軟體,只要是號稱有P2P功能的,就會下載回自己的電腦玩玩看,舉凡ezPeer、Napster、Nuro、Gnutella等軟體,筆者都曾經接觸過。在這些軟體中,有一名為iMesh的軟體,讓我紮紮實實的上了寶貴的一課。